中国古代以“角”为原型演变出的各种饮酒器

  我国的酒器文化源远流长,从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来看,材质上大致沿着原始酒器、陶制酒器、青铜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的轨迹发展,另外各时期也有象牙、玉石、金银等其他贵重材料制成的酒器。最原始的酒器制作多选用自然物,如饮酒常用兽角,表示酒器的觵、觯、觚、觞、觛等字也都以角作形旁。

1901年陕西出土的一套西周酒器

  《说文解字·角部》中记:“角,兽角也,象形。”兽角因多中空可制作号角。远古时期,角的另一功能是用作饮酒器。用兽角饮酒这种古风直到今天还存在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角部》说:“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故觚、觯、觞、觥等字多从角。”

  角作为酒器,起初当是由兽角制成。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陶器、青铜器的角型酒器便应运而生。商周社会礼仪制度森严,酒器的制作和使用有严格的规制。据《礼记》的记载,祭祀时身份尊贵的人持爵、觚,而身份卑微低贱者举角、散。

二里头乳钉纹铜爵

  各种酒具器型不同,容量也有大小,不同酒器之间的容量关系一般以升作为参照物。《毛诗故训传》中全面总结了上古酒器“爵、觚、觯、角、散、觞、觥”之间的容制关系和各自主要的社会功能:“一升曰爵,爵,尽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曰觯,觯,适也,饮当自适也。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讪也,饮不自节,为人谤讪。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者,饷也。觥亦五升,所以罚不敬。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君子有过,廓然著明, 非所以饷,不得名觞。”

  角(jué)

商晚期青铜角

  角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的酒器,广泛使用于商周时期,最初用兽角制成,商代始有铜铸,器物造型类似于爵,细腰、平底、足部有圆孔,宽把手,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前后有对称的两尾,造型比较简单。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西周中期以后,角作为饮酒器逐渐不复存在。但角同时也是量器,后世酒肆里用来从坛里舀酒的长柄酒提子就叫角。《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常喊酒家打几角酒,可见宋元明时代仍然如此。

  觵(gōng)

  《说文解字·角部》云:“兕(sì)牛角,可以饮者也。……其状觵觵,故谓之觵。”兕传说为上古瑞兽,状如牛,苍黑,独角,逢盛世而现。觵的最初材质据说就是由兕牛之角制作而成。

  觵在文献中常用其俗体“觥(gōng)”,又称兕觥。青铜觥出现于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绝迹于西周晚期。由于最初被认为是用兕角制成,因此后人作觥时也多制成兕头形。觥形制似一个有流的瓢,椭圆形腹或方形腹,有圈足或小足,有把手,有兽头型盖,或者整个器型呈兽型,兽形的颈部为流,可用作倾酒,还有配小勺的。

西周早期折觥

  兕的角大,所以制成的酒器容量也大,王国维在《说觥》中认为:“觥……是于饮器中为最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为觥。与觥连称的词有很多,如觥爵(盛酒的器皿)、觥筹(酒器和酒令筹)、觥盏(酒杯)、觥盂(酒器)等。

  觯(zhì)

  觯是锯掉足后加了底座的角,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初期。商代时期的觯为小瓶形状,多数有盖,圆腹,侈口,圈足,像一个颈部稍微内敛的杯子。西周时出现了方柱形而四角圆的觯。春秋时期,觯演变成长身侈口、圈足,形状像觚。

商代晚期守父乙觯

  《礼记·礼器》中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可见觯是祭祀、礼仪等场合中地位较为尊贵的人所使用的饮酒器。

  《仪礼·乡饮酒礼》中有:“主人实觯酬宾”这是说主人要用觯倒满酒来招待客人。《礼记·檀弓》也载有“杜蒉扬觯”的故事。晋国大夫知悼子死了,晋平公却饮酒作乐,宰夫杜蒉觉得晋平公的行为违背礼制,于是采用“洗而扬觯”的间接方式批评晋平公。晋平公接受了杜蒉的劝诫。从此以后,人们喝了别人敬献的酒总要扬起酒杯,这个扬杯的动作就叫做“杜举”。

  觞(shāng)

  觞的外形椭圆、浅腹、平底,像一只小船,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者高足。因其两侧有耳,像是鸟的双翼,所以又叫羽觞。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用至魏晋。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的数量开始减少,名称逐渐通俗化为“耳杯”,到唐代以后逐渐绝迹,明清时期又有出现,其形制已发生了很大改变,用途也不再作为实用器,多是作为礼器或摆件。

唐朝鎏金羽觞

  《说文解字·角部》中有:“觯实曰觞,虚曰觯”。意思是空杯叫觯,盛满酒的觯叫觞。由此可见,觞原本不是酒器的专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有:“伏之,而觞曲沃人。”“觞曲沃人”就是向曲沃人举杯劝酒。可见原本进酒、劝酒的行为称觞,所以斟满酒的酒器都可以称觞,后来觞就引申成为各种酒杯的通称了。

  觚(gū)

  觚也是商代和西周初期一种相当普及的饮酒器。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觚上为喇叭形大圆口,细腰,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下有圆盘状高圈足,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觚最早见于商代早期,商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常有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造型修长,外撇的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

商代青铜觚

  最初的觚是上圆下方,有四条棱角。到了孔子的时代,改成圆形而且没有棱角了,所以孔子叹息它不像觚的样子了(觚不觚,觚哉!)。作为祭祀时的礼器,觚常与斝、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觛(dàn)

汉代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觛就是古人说的卮(zhī),只不过形制较小。卮是秦汉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酒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有些无盖,容量有定制,用来表示节制饮酒乃至饮食的量。据王国维考证卮、觛应为同实异名,只不过容量大小有别。

  斛(hú)

东汉时期的斛

  斛是古时较大的一种酒器,呈直口直壁的圆筒形,平底,腹两侧各有一柄。秦以后斛成为一种量具,器型也有所变化,多用于量粮食。一斛即一石(十斗),南宋时改为一斛为五斗。

  有学者认为角在上古是天然的饮器,为了便于放置而加了支脚,即为后世爵的雏形,觚是加了底座的角,觯是锯掉足后加了底座的角,觵是横置之角。它们后来的形制虽然有各种变化,但演化的基础都是角,因此古代饮酒器的名称多从角。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古代酒器为了喝的方便,会从一边开出个流水槽像个角一样,所以都会带个角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