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隶书已经走向东汉末年定型化的末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成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产生、发展、成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书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
隶书仍是官方书体
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比如著名碑刻《上尊号碑》和《受禅表碑》均为曹丕称帝而立,是典型的官方隶书,书体方正、气度庄严,以表示碑文的尊严。
《受禅表碑》
除庄严的碑碣外,有一些是随意书写和镌刻的碑石,如《鲍寄神坐》《鲍捐神坐》《李苞开通阁道题名》等,风格类似简牍书法,有自然潇洒的意趣。
《谷朗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笔画已去波挑,但楷书的笔法尚未成熟。《禅国山碑》为篆书,笔法浑厚,结法与隶法有相通处,也是很有特色的篆书。
西晋因禁止立碑,墓志逐渐兴起,西晋时期的墓志实际就是放在墓中的小型墓碑。西晋墓志著名的有《晋管洛墓志》《成晃碑》《贾充妻郭槐柩铭》等,其书风和晋碑刻都是强调方棱挑法的隶书。
隶楷递变
隶书到东汉,已臻登峰造极阶段。此后碑刻隶书过分追求波挑的装饰性,变潇洒自然的挑脚为棱角整齐的挑法,波势趋向方直,起笔强调方截,千篇一律,因此精美多姿的汉隶到魏晋时走向了定型化的末路。同时简约省便的楷书兴起,这样楷书取代隶书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平复帖》
三国两晋时期留存到今天的墨迹大都是写经、简牍和残纸。流传有绪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陆机写的《平复帖》。《平复帖》的字体属于章草,它和出土的汉晋简牍章草很相似。西晋著名的写本有新疆出土的两种《三国志》写本残卷,书法在隶楷之间。
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遗址曾发现一批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
十六国留存的碑刻不多,前秦有《邓大尉祠碑》,北凉有《沮渠安固造像碑》《佛说十二因缘经幢》,后秦有《辽东太守吕宪墓表》,后燕有《崔遹墓志》等。除《邓大尉祠碑》为隶书外,其余都是隶楷过渡时期的楷书。《沮渠安固造像碑》为沮渠安固在高昌所立,原石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后被盗运到德国。此碑字和十六国时写经相似,用笔带有隶意,是隶楷递变时期的书体。
《李柏文书》(部分)
前凉《李柏文书》是唯一有史书可证的重要人物的文书遗迹。李柏是前凉时西域长史,文书在新疆出土,共有三纸,似修改时的3次手稿。文书的书法有笔画带有隶书的笔意,但已显露出东晋流行的行书风貌。
《爨宝子碑》
东晋碑刻传世很少,仅有《爨宝子碑》《枳杨阳神道阙》《好大王碑》《司马芳残碑》等数种。《爨宝子碑》书体介于隶楷之间,碑字大小错落,笔画多为方笔写成,横画收笔处有挑脚,但体势已具楷书的特点。《好大王碑》字形方正,笔画平直,书体间杂篆法。《司马芳残碑》笔画结体奇正相生,有的笔法虽带隶意,但已是浓重的楷书特点。
王献之《鸭头丸帖》
东晋书法最盛,书法家亦比较多,当时门阀大家都以书法世代相传,如庾、郗、王、谢等大家族,父子祖孙以书法著名不在少数。其中如王导、王洽、王珣、王荟、王徽之、王廙、庾亮、庾怿、庾翼、郗鉴、郗愔、郗昙、谢尚、谢安、恒玄、杨羲等,都是著名书法家。流传至今的墨迹大都是勾摹本和临摹本,其中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迹比较多。
楷书盛行
南朝宋、齐、梁、陈是楷书盛行时期。楷书经过魏、西晋的发展,到东晋已趋成熟,南北朝碑刻书法大都是楷书书写。南朝的碑刻以《爨龙颜碑》《瘗鹤铭》《始兴忠武王萧憺碑》为最著名。
《爨龙颜碑》中的楷书,带有隶意,笔势方折雄劲而又具飞动之势。《瘗鹤铭》刻在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壁上,后堕入江中,书法潇洒而有法度,字画厚重笔势飞动,其中间杂行书,笔法方圆并用,圆处圆转流利,严谨有法度,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
北朝指当时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王朝政权,其碑刻书法比南朝要丰富多彩,北魏初期书法方劲古拙,仍保留部分隶书笔画。北魏搜罗各地文学、艺术之士,集中洛阳,洛阳一时成为北方文化中心。
北魏帝王提倡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大兴,因此造像碑亦大为兴起。这些造像、造像碑大都有题记,书法艺术遗迹保留至今的也非常丰富,著名的龙门石窟成为北魏书法艺术的宝库。
《张猛龙碑》(部分)
北朝碑刻书风大体可分雄强、秀丽两类。前者以《张猛龙碑》为代表,其书法雄强奇肆,结构严谨,能在方劲中表现出纵逸的韵味,而在严整中时出险峭之笔,富于变化。碑阴书法恣肆不拘,与碑阳相互辉映,为北魏碑刻书法之精品。后者以《敬使君碑》为代表,用笔侧微细巧,书法清婉秀劲。
延昌二年写本 《华严经》(部分)
北朝写经保留到今天的比较多,大都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其书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国家图书馆藏北魏延昌二年(531年)《华严经卷》卷八,故宫博物院藏延昌二年《华严经》卷四十一(此卷末署“敦煌镇经生曹法寿所写”),国家图书馆藏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大般涅槃经》卷九等。大体上北魏写经用笔沉着,风格纯朴,笔画顿挫明显,虽保留一些隶意,但已是纯粹楷书,到北周渐趋工整秀逸,已向隋唐书风过渡。
中国书法经过两汉、魏、晋的发展,各种书体都已成熟。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要寻绎其发展历史,便有书体渊流派的探索和讨论。又因书法家蜂起,而各有擅长,要收藏品第,便有书法家名录和品评一类的著作。此外,书法技巧的研究,也较两汉时期为广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