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自由”影响优秀基因遗传吗

 

 

 

前不久,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发布了一段个人生活视频,视频下有人评论道:“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这一评论如一滴水掉入炽热的油锅,马上炸开了。不仅引发全网热议,而且某网站还发起了“舞蹈家杨丽萍被讽‘最大的失败是没孩子’,你怎么看?”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这条评论竟然获得了不少认同票。

杨丽萍今天获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层次,做到了“自我实现”。因此,对于杨丽萍和与她相似的女性来说,成功与否,是以其是否干出了一番事业来衡量的,而是否生孩子,不值一谈,至少已经不是主要标准。不过,这位评论者认为杨丽萍不生育孩子是最大失败,并获得不少网友附和,属于另一种标准—更世俗、更具人间烟火味,是“自我实现”前的4个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的融合。在这种标准下,身为女人就应该成家,生育,相夫教子。有孩子并教子有方就是女人最大的成功。

通常,我们会认为,在现代社会,生育是自由的,每个成年人都有权利选择生育或者不生育。不过,事实上,生育的自由是相对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生育都会受到干预。春秋时期,吴国战胜越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不仅卧薪尝胆,而且回国后还出台了包括鼓励生育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到了今天,也有一些国家抑制生育或鼓励生育,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令。因此,生育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如果生育自由度相对较大,则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轻松,减少社会责任对私人生活的影响。不想生育的女性有选择的自由后,既可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必承担生育的压力。同样,也会有相当多有意愿生育的女性来替她们完成生育行为。

不过,在“杨丽萍上热搜”的背后,一个潜藏的争议是,一些功成名就者明明有优秀的基因,为何不生孩子让基因传递下去,反而要“自废武功”,自断血脉?这有违生命的演化和优秀基因传递的原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人认为杨丽萍不生育儿女是失败的,其实是同情杨丽萍,而且希望杨丽萍的生活更好、走得更远,希望她能将其美貌、技能和艺术传承给后代。他们认为,基因的作用不可否认,凭借杨丽萍的美貌和舞蹈才华,如果有孩子,一定会有先天的优势。将好的基因遗传下去,也会为人类社会贡献基因的力量。所以,杨丽萍的不育,不仅仅是她个人的遗憾。任何生物都应该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才会在生命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有较好基因的人,如杨丽萍,反而不愿意把基因传递下去,这似乎是人类和生物演化的一种损失。

拥有这种观念的人,其实只是片面理解了基因的作用。基因当然有遗传作用,但是基因的作用只不过占30%左右,而且要通过后天的各种因素让基因表达才能起作用。即便是基因表达起了作用,还有后天的努力和社会环境等占比更大的影响因素。因此,把宝全部押在基因上并不理智,例如,很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后代智力平平,并未能继续父辈的荣光。

杨丽萍不生育固然不可能将她的美貌和才能遗传下去,但是这样的遗憾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

科学家早就发现,无论何种决定人生理功能和生物性状的基因,都不可能是单独的一个基因起作用,而是一类基因。这一类基因也不可能只贮存于一个人的体内,而是在人群中有广义配置和按比例分布,这也是生命演化的一个原则。正如人类目前研究发现,身高与697个基因相关,这些基因人人都有,只是有些人表达出来了,有些人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有人高,有人矮。如果有美貌和能歌善舞的基因,也应当是数以几十个或上百个,而且可能按比例分布于所有人群。

因此,杨丽萍不生育,她的家族会有人生育,其他绝大多数女性都会生育,她们当中与能歌善舞相关的基因会遗传到无数的后代身上,只是还要看未来有没有环境让这样的基因表达出来。

如果生育的自由度更大一些,人们对人生的选择就会更多样化,也才能有参差多态的生命和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女性的角色并非只是生孩子,她们可以拥有出色的事业、自在的生活、多元的生命体验,而且她们对社会的贡献未必不如男人。

不过,应当看到,很多有杰出才华的女性本来是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但为了生儿育女这个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更伟大的事业而放弃个人的事业,这种贡献多年来都被低估了。事实上,社会应当重新考虑这一点,才能回应和平复更多女性在生儿育女上不平衡的心态:女人并非天生的生儿育女的工具。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应当尊重女性在生儿育女方面的选择,当婚姻、生儿育女与自己的事业产生矛盾和冲突之时,可以选择事业而牺牲家庭和生儿育女。在这个意义上,女性做出的选择更为痛苦,付出的代价更大,其中就包括今天人们对杨丽萍的非议。

没有哪一个女人不拥有母性,不爱孩子,不渴望家庭,杨丽萍同样如此。此前一直有个说法:因为从事舞蹈艺术,杨丽萍对自己的身材要求特别严苛,因此放弃了生孩子的机会。实际上,杨丽萍曾经也像很多普通女性一样,希望有个自己的孩子。杨丽萍曾表示:“其实这个生孩子啊、婚姻啊,很多都不影响舞蹈的。”因此,更深层的原因是,现在的杨丽萍不愿生孩子并不是因为保持身材,而是觉得她不一定非要有个孩子不可,她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让自己的艺术和成就流传下去,也许胜过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

还有一些人认为“杨丽萍不生孩子是失败”的观念,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老病死的现实角度来考虑的。人老了手脚不灵,耳聋眼花,行动迟缓,甚至说话不清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没有儿女在身边,没有人端茶送水,嘘寒问暖,晚年的生活将会极为困顿甚至悲惨。但是,在今天,没有孩子的人,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只要有养老金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可能选择的生存方式也是多元的,可以进养老院,也可以请保姆。只要经济有保障,没有儿女的人的生存也不亚于有儿女的人,甚至可能会更好。

无论是对杨丽萍这样的自我实现者,还是更多平凡的女性,不婚不育是她们的自由,人们不对其说三道四则是文明的进步,而且优秀基因的传递和生育的社会功能,都可以由其他有意愿生育的女性来替代和弥补。(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