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蔬果的自然与反自然

 

 

 

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都是正常的,也是有价值的和健康的。在蔬果的生产和消费上,人们也形成了一个普遍观念—应季蔬果在营养、口感和外形上都优于反季蔬果。

不过,应季和反季蔬果有时也难以区分,因为消费地的反季可能是生产地的应季。因此,我们应区分反季蔬果的几种形式,并判断其生产和消费是否违反自然。反季蔬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异地种植,植物在某地是反季,在另一个地方却是应季,如西瓜和很多绿叶蔬菜,在冬天的北京和东三省都是“反季”;二是蔬果的长期保鲜、保存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很多应季蔬果保存到冬季,那时消费就成为了“反季”;三是在当地以特殊的方式,如大棚种植的反季蔬果。

从本质上看,大棚蔬果这种利用科技手段种植的不合当地时令的蔬果,才算得上真正的反季蔬果。如果人们吃到的是大棚生产的反季蔬果,姑且不论反季蔬果是否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而产生营养和口感的缺陷,仅仅从这些年来对环境的影响,也让反季蔬果背上另一个“罪名”—破坏环境和危害生态,因此,也算是“反自然”。正因为这一点,环保主义者提出,不能把大棚蔬果当成绿色食品。

基于环保的理由,欧盟提出将在2021年决定大棚生产的反季蔬果是否为有机食品。但是,法国提前跨出了一步,已经正式提出不倡导利用大棚生产反季蔬果,并且认定反季蔬果为非有机产品。从2019年12月21日以来,法国市场上再也买不到法国生产的有机西红柿、茄子、草莓等蔬菜水果,因为它们不是应季农产品,不能再冠以“有机产品”的标签。不过,法国政府反对的只是在冬季大棚内种植的反季蔬果,而且理由很简单—不环保。在严格的标准控制下,冬季在大棚中种植的蔬果并不存在安全和健康风险,但这种种植方式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很大。在加热的温室中,每生产1000克有机西红柿,就要排放2200克温室气体,其碳排放量是夏季自然光照下种植的7倍,这是一种极高碳的生产方式。

法国认定反季蔬果为非有机产品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因为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就会有生产,也会有产品供应市场。如今靠一纸政府禁令或限令就中断了自由市场和自由选择,有违市场规律。

也有人认为,法国基于环保的理由禁止反季蔬果生产也显得很“矫情”,有因噎废食之嫌。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该归咎于冬季里法国一些大棚蔬果多排放的温室气体,与全球各个国家以各种方式—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相比,大棚排放的温室气体不过九牛一毛。

另外,法国只是禁止本国生产者种植反季蔬果,并没有限制进口其他国家的反季蔬果,他国种植,同样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单靠进口还会抬高反季蔬果的价格。欧盟要到2021年才会裁决是否禁止为反季蔬果贴有机标签,因此法国提前行动会迫使商家去国外进口反季有机蔬果,既坑害了本国种植反季蔬果的农民,也限制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

对于民生和经济来说,这也是一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然而,理性看待,法国的这个做法利大于弊,并且顺应自然,有利于人类的未来。

当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在这样的共识下,一个合理也是普世的伦理价值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只减少一点点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应当去做。更何况,如果世界各国都这么做,减少的温室气体就会是一个大数目,而且极为巨大。仅法国一个国家,若以每年冬天有1000个大棚生产反季蔬果计算,并且只以生产西红柿而言,一个大棚一个冬天将生产10吨西红柿,整个法国就会是1万吨,便会多排放2.2万吨温室气体。如果再考虑其他反季蔬果生产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字会更加惊人。

由于是反季生产,种植者会使用更多的杀虫剂、化肥、激素,因此其安全性令人担忧。但是,各方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反季蔬果也是安全的,并且有营养保证。不过,保证安全和营养的前提是按生产和质量标准来种植和销售。

尽管反季蔬果不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生产反季蔬果必须建造简易大棚,这会造成严重的塑料膜白色污染。早在2011年,环保部门统计,中国每年有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高达40%。当然,这些残膜并非都是大棚生产遗留的,但是大棚生产遗留的塑料最多。残留农膜主要集中在10~15厘米土层之间,长此以往,既让耕地生产力下降,农膜又可能被雨水冲刷到江河,流向大海,为全球的塑料、微塑料污染增添无尽的源头。有些地方会将农膜积累起来,一把火烧掉,但焚烧的结果会造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续污染环境。

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蔬果还会造成杀虫剂超量使用。塑料膜棚造成温室环境并提高了棚内湿度,也有利于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如土壤线虫和有害微生物会因此活跃起来。为控制害虫,必然要大量使用杀虫剂。在中国,为减少大棚生产成本,菜农普遍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不只是价格便宜(可减少20%成本),而且药效强。例如,韭蛆常生长在韭菜植株内部,表面喷洒农药很难起作用,菜农就借助高毒甲胺磷对韭菜灌根。这样的韭菜颜色浓绿、叶片肥大,但农药残余大增,成为著名的“毒菜”。

此外,温室大棚内连续种植相同的蔬果会出现“连作障碍”,产量明显下降。为此,种植者也会增施化肥以便增加产量,其化肥添加量常常高达推荐量的2~5倍。增施化肥不仅影响大棚蔬果的安全性,还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中国农田的化肥残留率高达60%,但温室大棚种植蔬果后的化肥残留率更高。化肥残留率高对人有害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大幅上升,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可能诱发癌症。

从这些事实和现象来看,禁止大棚反季蔬果的生产和销售是有充足理由;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享用反季蔬果。首先,位于北半球的国家冬季时可以进口处于夏季的南半球国家生产的蔬果,比如中国在冬季时进口智利的提子,尽管价格可能会高很多。中国幅员辽阔,北方的冬天完全可以享用南方自然生长的蔬果,价格也比进口蔬果亲民。其次,在蔬果大量上市的季节,用冷冻冷藏的方式把一部分蔬果保存起来,到冬天再供应市场,也算是反季蔬果。以上两种办法都能解决人们消费反季蔬果的需求。(张田勘)